枝江文化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枝江文化

经济转型,文化先行。枝江市文化艺术综合门户论坛

郑重声明

1、本论坛主办部门:枝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本论坛所发表的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枝江文化》论坛的观点。

3、本论坛原创作品为本论坛原创者会员所有。侵权必究。

4、本论坛如有对他人侵权请及时发帖告知本论坛改正。

5、凡广告垃圾、诽谤、黄色、恶意等不健康帖一律删除。

最新主题
» 启功书法讲座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四 五月 24, 2012 8:28 am 由 Admin

» 启功书法视频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四 五月 24, 2012 8:06 am 由 Admin

» 启功视频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四 五月 24, 2012 8:02 am 由 Admin

» 贵人相助 杨蕾独唱音乐会险些被砸锅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二 三月 20, 2012 4:47 pm 由 Admin

» 关注枝江第十一届桃花艺术节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一 三月 19, 2012 10:01 am 由 Admin

» 关注枝江问安第二届关庙山乡土文化节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一 三月 19, 2012 8:10 am 由 Admin

» 123爱乐网链接杨蕾独唱音乐会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36 am 由 Admin

» 杨蕾独唱音乐会中音在线链接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33 am 由 Admin

» 请杨老师把胡志强《画中乐,乐中画》等人的作品传我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26 am 由 Admin

» 作 品•人 品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20 am 由 Admin

» 出神入化荆楚风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9 am 由 Admin

» 我所认识的杨良吉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9 am 由 Admin

» 让生命燃烧在艺术之火堆中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8 am 由 Admin

» 采撷思想的豆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8 am 由 Admin

» 如 歌 的 画 卷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7 am 由 Admin

» 楚祖气韵,杨良吉心境披露的灵光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Empty周五 三月 16, 2012 11:17 am 由 Admin

最优秀的发帖人
Admin (110)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e_lcap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ing_bar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e_rcap 
12方舟 (1)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e_lcap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ing_bar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Vote_rcap 

本月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本周最活跃发帖人
No user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广告招租
为了弥补本论坛成本,本论坛适当开展广告业务
1、目前仅限于左侧,每条50元/年,相关内容从本论坛中链接。
2、广告专题(专栏),200元/年。
3、文化艺术类,如书法、绘画、乐队培训演出等广告一律免费。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Admin

Admin
Admin

把握地域历史文化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
——简评杨良吉设计的浮雕“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
王作栋

2007年5月,落成于宜昌市三峡日报社小型广场的浮雕“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为宜昌中心城区增添了一道薪新的人文景观。浮雕总面积120平米,以战国时期屈原、西汉王昭君、北宋欧阳修、清末民初杨守敬4位文化名人的形象为主体,紧扣宜昌本土的历史印痕,牵系着宜昌民众代代相传的特殊记忆,耐人品鉴。
宜昌市为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坝所在地,在向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发展目标快速迈进的进程中,城市空间艺术的建构理所当然进入了各方共同关注的视野。三峡日报社社长杨尚聘担纲“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的总策划,以招标方式评选设计方案,杨良吉先生的方案最终入选。这组纪念性浮雕,是继2006年冬季在五一剧院门厅设立的主题性浮雕《阳光下的舞蹈》之后,宜昌中心城区新近构建的第2件浮雕艺术作品。与前者不同的是,“名人墙”自成系列,独立的4位名人浮雕由总构思联为一体,其形制其规模在宜昌均前所未见;而且,“名人墙”不仅是集结绘画、书法、雕塑技艺的载体,更是立意以浮雕来彰显宜昌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首创之作。
城市雕塑置放在公共空间,要历经今人和后人的观赏与品评;它对所在城市之公众的影响,就时空的开放性、即时性、延续性、长久性各方面来综合考量,要超过其他艺术品种。城市雕塑成功的第一要素在于创意设计。塑造屈原等4位名人的形象要做到形神兼备,实非易事。除了杨守敬有在世时的照片存真以外,历代关于屈原、昭君、欧阳修的种种画像皆为后人描绘,没有原型相貌身材可循。而依据同一个历史人物的文本资料,经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刻画出来的形象呈现为百态千姿,所表达、传递的意趣意蕴自然不可能一律;其中哪件作品更接近生活的真实,于受众则见仁见智难有定论。“名人墙”的设计正是基于这个前提之下,简单模仿任何一件现存作品都不可取,必须审慎面对当今民众的审美尺度,对所要塑造人物的特征、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和概括提炼的艺术表现能力,在另辟蹊径中努力做到人物造型构图既有传统,又有创造。可喜的是,创意策划方强调的着力表现名人名著的要求,为设计者提供了展示个性风格的切入角度,书画一体的整体构思得以匠心 运,使这组浮雕与从古迄今的同题材作品拉开了距离。
浮雕系列分4幅画面构图,运用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手段,凝想形杨,突出大要;人物造型比例匀称,轮廊清晰。立者屈原挺拔、昭君秀美,均为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屈原立于首位,因为其爱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和九死不悔的求索信念,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设计者以三峡山水为背景,彰明这位政治家、诗人系从三峡走出;右边以6片硕大的竹简书写《九章•橘颂》,地域特色鲜明。王昭君是民族大家庭和睦团结的象征,她婷婷玉,面部晶莹柔润,长城、山峦、云彩等阔远的背景与主体互相映衬,近景以造型各异的7只鸽子营造幸福祥和的氛围。整幅中的近、中、远景结合,多层次表现了 “万 里长城杨柳绿,织成蒙汉一家亲”的社会内涵。坐者2位,夷陵县令、后来被誉为“大宋斯文宗祖”的欧阳修,怡然自得坐在郊外的黄杨树丛中,背靠西陵峡口的“至喜亭”,左手执酒葫芦、边著述边饮酒,画面人物的情态生动鲜活。著述宏富的晚清学者杨守敬端坐案前,凝神欲书,背景为其1904年66岁所书《水经注》中“西陵峡”之八条屏,构图浑然一体,堪称迄今为止为这位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塑像的佳构。
“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系杨良吉先生精心设计创作的又一力作.他设计的方案在数家 投标方案中胜出并非偶然。1940年出生的杨良吉,投身美术事业己40余载,其间从事雕塑 30余年、从事壁画20余年;他曾经于1986年创作大型壁画《水“火• 土• 智慧——关庙 山畅想曲》(高温彩陶釉X 1990年创作大型壁画《玛瑙两传说》(丙烯〕,1991年完成雕塑《三国蜀将董和》,1992年为第二届三峡艺术节三峡灯会精心设计大3灯组《三峡大观》(三峡灯会特等奖)。灯内设置三峡风光壁画,始终观照三峡宜昌的历史文化,在关注中既研读史志依据,更潜心致力于视觉元素的打造利用,个性风格有异于同仁,是浮雕总策划方三峡日报社决策层看重其设计方案的先导。此次设计,他在全面解读4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主要成就及其影响的前提下,从把握宜昌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审美需求的契合点出发,来对人物神情、姿态、服饰、器物详加考量,进而在背景选定上独具匠心,然后落脚为书画合璧,这是杨良吉在数种方案中胜出的关键所在。
这组浮雕的标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周德聪先生书,《拮颂》延请75岁老 书法家蔡静安先生篆书,咏颂昭君的诗则选用董必武先生的楷书手迹,《峡州至喜亭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年轻才俊邹家喜以魏碑写就,杨守敬八条屏直接按杨氏行书真迹刻制。字体、风格各异的书法与绘画、雕刻相得益彰,丰富了系列浮雕的信息量,增添了品赏人群的品评内容。
杨良吉先生既是主创设计者,又是浮雕作品从雕刻到安装的全程监制者。浮雕所用石材,以河北青石为主,“三峡红”花岗岩(平板石、蘑菇石〕为辅;制作以高浮雕刻画人物,以浅浮雕描绘景物及道具,第三层统一作平板处理。承担雕刻工程的宜昌石艺公司的工艺师们在二度创作中不辞辛劳精雕细刻,确保了设计效果,得到了与若干赶到工地关 心者的一致称道。在雕刻工地上,杨良吉身着工装,帽子和衣裤上全是石屑灰尘,他连续几个月与施工中的石匠同甘共苦。制作中他进一步集思广益,从人物形态、画面结构直到服饰、 器物,无一不属与专家磋商范围。考古学者高应勤提供的战国时期玉佩、西汉披风的形制,一级美术师汪国新在雕刻工地勾勒的宋代砚台形状,均为设计者采用。到安装竣工之日,这组以创意为依托、以绘画为蓝本的浮雕,造型表现手段与所选用的材料质体、与二度创作的雕塑技艺、与装置环境等要素几近珠联璧合,构成了既有立体化的审美直观性,又有促使观赏者品味其内涵的感知性,同时具有环境装饰性的空间艺术作品。
诚然,“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屈原的忧患意识、执著气质表现的凝重度,和对欧阳修经过宦海沉浮的历练留下的沧桑印痕,若表现得更充分一些将更为完美。但瑕不掩瑜,“宜昌历史文化名人墙”无疑是宜昌拓展公共空间艺术的一座里程碑!


2007年5月23日于宜昌文联


作者简介:王作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湖北省三峡文 化研究会副主席

http://zjwh.huashanforum.com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